寄一缕红楼诗魂_随笔美文

来源:网络推荐 时间:2018-02-19 02:17

寄一缕红楼诗魂_随笔美文(图1)
       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,因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,始得久延,脱草木之胎,幻化人形,修成女体,终日游于离恨天外,饥餐秘情果,渴饮灌愁水。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,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。当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下凡之时,绛珠仙子一道下凡,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。
          遂她六岁丧母,后被外祖母接到府中跟着众姊妹一并生活,却因着木石前盟和命运常触景生情而泪暗洒。九岁冬底,父亲重病,她到扬州探亲。次年父亲病逝,归葬苏州。后回京,从此常住贾府。十二岁作葬花词,“柳丝榆荚自芳菲,不管桃飘与李飞”,就寄有对世态炎凉、人情冷暖的愤懑; 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风刀霜剑严相逼”,是她考妣具丧后,对寄人篱下生活的描述;“明媚鲜艳能几时,一朝漂泊难寻觅”,这不仅是对花更是对自己的悲叹!“愿奴胁下生双翼,随花飞到天尽头。天尽头,何处有香丘?未若锦囊收艳骨,一杯净土掩风流。质本洁来还洁去,强于污淖陷渠沟。”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,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、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。
          十二岁,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,她别号“潇湘妃子”。当日就在探秋霜斋做海棠诗,众人都推林黛玉那首为上。后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,林黛玉做的三首《咏菊》《问菊》《菊梦》包揽前三,拔得头筹,表明了她“孤标傲世”的性情。十五岁,她梦靥咯血。十七岁,待她得知金玉婚事后,悲愤的焚稿,在宝、钗大婚之日她泪尽而逝,还完了她前世的债。此时“惟有竹梢风动,月影移墙,好不凄凉冷淡”,尽显“冷月葬诗魂”的凄凉,应了她“一朝春尽红颜老,花落人亡两不知”的诗魂。
          她诗社别号“潇湘妃子”,可知她的气质高雅,才貌令人叹服,可她却失去了自己的。首先这并不是因为门第出身,林家世袭列侯已历五世,她父亲林如海经科第入仕、殿试即中探花,又钦点外任为两淮巡盐御史,足以表明她出身仕宦世家兼书香门第。其次不是因为她不能做一个好媳妇,她绝不是因为不懂礼数而是去婚姻的机会,每每病中众姐妹皆并不介意反而宠爱有加,就连贾母也是不拘于封建的教条。她也不缺理家之才,她有气度,有眼光,有见地,说话即景见机,待人宽容和气,有人情味儿,所以也绝非无人缘而婚姻失败。
          以她的灵窍,早已洞察了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伪善和机巧。她对宝钗“心里藏奸”、凤姐“打花胡哨”、“见风使舵”,贾府后手不接,王夫人防闲,袭人嫉妒,宝钗母女急于对“金玉良缘”的识别,均是来自她洞悉人情的智慧。但她的特点是,虽能,却不为。有着从文化中禀赋来非功利性的诗魂,她不屑为之!
          她虽能洞察世道人心,偏又无视世道人心的厉害。这就是她浪漫派的诗魂宿命般的特质,这是她的优点,也是其悲剧所在。对考妣具丧,寄人篱下的敏感以及对于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命运的抗争,使她逐渐失去实现与宝玉的婚姻机会。
          可是,林黛玉,你终是我心中的一缕诗魂!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suibiyiji.com/suibi/suibimeiwen/862.html  

特别声明: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,只供参考之用。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和完整性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,谢谢合作!
继续阅读
热门新闻

联系我们

客户端下载 赞助、建议、留言客服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最新推荐
分类信息发布网